梯田晨曦金色希望

根据乘联会数据,截至2025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攀升至41.2%,相当于每销售10辆新车中就有4辆为新能源车型;市场规模达307.5万辆,同比增长47.1%。这一增长不仅源于“以旧换新”等

2025一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洞察:女性与年轻群体崛起,新势力与跨界者竞逐

  根据乘联会数据,季度截至2025年一季度,国内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攀升至41.2%,新能性年相当于每销售10辆新车中就有4辆为新能源车型;市场规模达307.5万辆,源汽同比增长47.1%。车市场洞察女这一增长不仅源于“以旧换新”等政策支持,轻群起新更得益于技术突破。体崛比亚迪、势力吉利等传统车企通过全价格带布局稳居市场核心,跨界而理想、竞逐蔚来、季度小米等新势力则以差异化技术(如换电网络、国内鸿蒙生态)抢占细分市场。新能性年在此背景下,源汽国内专业的车市场洞察女数据智能服务商每日互动依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服务的前沿布局,基于多维数据及公开市场动态,从品牌竞争、车型偏好、用户分层、区域渗透等维度展开分析,对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进行洞察。

  女性与年轻群体崛起,城市分层特征显著

  曾几何时,汽车更多是男性用户的“玩具”。但是每日互动大数据洞察发现,来到新能源车时代,相比男性群体,女性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偏好更加明显,对比全量人群中新能源汽车用户群体占比,女性TGI达到111.91,是男性偏好的1.2倍。靓丽的外形、多元的价格、丰富的人机交互以及更多倾向女性用户的实用设计,加上简洁的驾驶技巧,在无形中俘获了更多女性用户的青睐,成为“她经济”的一项美妙诠释。

  每日互动大数据洞察发现,25-34岁人群出于经济能力及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叠加通勤需求与政策推动,对新能源汽车的偏好更为显著,达到104.23。而45岁+用户受传统驾乘习惯及续航焦虑、性价比考量等影响,对新能源车偏好较弱;据此也可以推测,18-24岁群体可能因经济依赖家庭支持,在新能源汽车偏好上未达预期。

  每日互动大数据洞察发现,新能源汽车在不同等级城市中的受欢迎程度有较大差异。一线城市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早期主要市场,经过几年培养,呈现出对新能源车的更强偏好。相比之下,四线及以下城市人群对新能源汽车的选择偏好更低,仅有84.90。相较于一、二线城市的限行政策+充电桩高密度覆盖,四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在新能源车使用上受到更多限制:气候条件是否适合?下沉市场偏好的实用车型是否匹配需求?两极分化的偏好表现也无疑给新能源车市场带来了更多市场机会。

  国产新能源品牌格局分化:比亚迪领衔,新势力与跨界者竞逐

  每日互动大数据对目前市场上主流新能源汽车用户及潜在用户进行洞察。就国内市场综合热度来看,比亚迪仍是国产新能源汽车王牌,其全价格带布局(10-50万元)覆盖经济型至高端市场,DiPilot智驾系统渗透率持续提升,验证了“技术普惠+规模效应”策略的有效性。同时特斯拉依托先发技术优势,即使在新势力的不断冲击下,仍能凭借6.62的品牌热度居于第二位。理想汽车以家庭场景定位突围,2024年交付量突破50万辆,通过“彩电冰箱大沙发”差异化策略锁定中高端用户,综合热度位列第三,成为新势力标杆。而跨界者小米汽车依托“人车家生态”营销及预售期流量红利,正以用户生态重构市场规则,也成为热度榜上的第四位。

  就车系热度而言,比亚迪在榜单中占据七个席位,其强势地位在车系热度表现上也可窥见一斑。

  新能源品牌用户代际分化:全龄覆盖VS精准定位

  每日互动大数据进一步洞察发现,在综合热度排名前5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中,比亚迪和吉利的用户分层相对不明显,各个年龄段的用户偏好相对均衡,这或许可从其全价格带布局策略获得解释:比亚迪覆盖10-50万元市场(宋PLUS至仰望U8),吉利银河系列渗透9-20万元区间,满足家庭、通勤、高端等多元需求。特斯拉、理想整体主打中、青年用户群体,在35-44岁年龄段,特斯拉与理想用户存在较强一致性,两者竞争激烈——因两者均主打家庭场景——特斯拉Model Y以FSD技术吸引科技中产,理想L6凭借增程动力与灵活空间锁定二胎家庭。小米汽车在18-24岁人群的影响力显著,对45岁+人群反而影响平平。这种分化也印证了“技术普惠”与“场景细分”并行的市场逻辑。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五菱,凭借一系列高性价比车型精准切入45岁+人群市场,其45岁+人群的偏好度高达184.65。广汽埃安则通过空间设计与年轻化功能吸引18-24岁用户。以AION UT为例,其2750mm轴距、420km续航及“萌鸟大眼”设计契合年轻女性城市通勤需求,预售价格8.98万起,CLTC续航达成率超90%,成为年轻购车群体的热门选择。

  AITO用户中35-44岁人群的偏好度达到114.28,45岁+人群的偏好达到111.38。谁又能说高年龄段人群对新能源汽车不感冒呢?或许智驾体验和需求匹配对这部分人群来说更是关键。

  此外就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分城市等级偏好程度而言,比亚迪品牌在一、二线城市的热度比并不明显;相反,在四线及以下城市人群中,比亚迪和吉利都表现出较明显的吸引力。此外特斯拉在一、二线城市的热度稳定走高,小米汽车也有相类似的热度分布。

  每日互动大数据洞察发现,五菱新能源车用户主要集中在三线城市,其三线城市TGI达到194.45;而蔚来车主更加集中在一线城市。极氪、问界聚焦一、二线中青年群体,依托豪华配置及细分场景定位,满足城市用户对品质与功能的双重需求。

  每日互动数据对不同售价的新能源汽车车系进一步洞察发现,入门级新能源汽车品牌及车系较为分散,是众多老牌车企在新能源车领域受欢迎的重要着力点。在10-20万元的经济型档位,比亚迪表现强势,车系热度前五均为比亚迪旗下;乃至到中高端、高端档位,特斯拉、理想、蔚来等具有智驾功能的新能源车型开始更受青睐;在50万元以上的豪华级档位,除了保时捷这样的传统奢牌,理想、仰望也占据一席之地。

  2025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强者恒强、生态决胜”的格局。比亚迪以全价格带覆盖构筑护城河,新势力通过生态协同开辟新赛道,而接下来,面向更多人群的下沉市场与迈向更高端壁垒的智能化技术似乎将成为下一阶段增长核心。随着二季度新车上新潮及新能源配套设施扩容,市场又将呈现怎样的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何俊熹

访客,请您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 2025. sitemap